2015-03-02

【滅頂與生還】閱讀心得:假如我是生在二戰的德國人


看完「滅頂與生還」,我不停地思考一個問題:假如我是生在二戰的德國人,是否會跟隨納粹喊著同樣的口號?還是選擇漠視?還是會勇敢地收容猶太人呢?

當時大部分的德國百姓,對於納粹也是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然而,原本中立的德國人受到群體的壓力,不敢站出來指正納粹的扭曲價值觀,更別說施予猶太人一絲憐憫的眼神。

這本書有太多值得思考的議題,尤其「灰色地帶」這個章節,讓我從歷史中體會人性的掙扎。在此,我想把這本書的一些文字記錄下來,假如下一個希特勒真的出現了,我希望透過這些文字來喚起自己的良知。

2015-02-28

【我們】閱讀心得:以禮待人


去年,一則新聞標題寫道:「印尼擬禁女工輸出,台灣外勞恐短缺」,這個消息引起部分家庭的緊張:怎麼辦,誰來照顧家中的阿公阿嬤)呢?勞動部說,不用擔心,還有菲律賓及其他國家的外勞呢!然而,如果台灣對待外勞的態度還是不變,哪個國家的外勞還願意來台灣受虐待呢?

顧玉玲在書中提到許多外勞在台工作的甘苦談,其中一則是關於菲律賓籍的幫傭,喬伊。喬伊以「長者看護」的名義來台工作,事實上,女主人時常使喚她做東做西:洗衣、煮飯、打掃家裡、打掃三個辦公室、接送女主人的三個女兒,晚上甚至要替女主人的三個女兒補習英文。體力透支是其次,真正令她痛苦的是精神上的虐待。舉例來說,小女兒一邊看書,一邊把廢紙往地上丟,再命令喬伊撿起來。如果喬伊不理,小女兒就會威脅:「那你走呀,回去菲律賓。」喬伊心想,我的家庭沒有一個人是這樣子的。小女孩不是一個極端的例子,長久以來,台灣僱主們口耳相傳:「不要對外勞太好,以免被她爬到你頭上。」對外勞壞一點,自己的利益才不會受損,大人這麼認為,小孩子當然有樣學樣。

讀到喬伊的遭遇,我想起我阿姨對我的教導。我阿姨家曾經請過一位菲律賓籍的女幫傭,她的名字叫「Emelda」,我們小孩子都必須叫她「aunty Emelda」,如果不小心直稱「Emelda」,我阿姨會立刻提醒我們重叫一次,以強調「aunty」一字。此外,小孩子尋求幫忙時,必須說「aunty Emelda, could you please…?」我的阿姨不怕被外勞爬到頭上,而是怕小孩子不懂什麼是「禮貌」。以禮待人,從對話做起,長大後,我還是持續練習著。

2015-02-25

【未生】韓劇心得:第3集、第4集

[1]  透過別人突出自己的遊戲

實習生們想成為正式員工,必須通過簡報發表的考核。簡報本身不難,難的是:如何跟隊友合作,又不被隊友比下去。所以,選隊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總是落單的張克萊,意外變成人氣王。為了讓自己的表現更突出,所有實習生們搶著跟自信心不足的張格萊做搭擋。分組制度透露出一個殘酷的現象:職場上,人跟人的交往是建立在利益交換,每個人都想透過別人突出自己。最後,張格萊選擇了韓錫律作為他的搭擋。


韓錫律進公司後一直在工廠實習,兩人從未碰面,張格萊的選擇看似非常冒險,其實背後也是有心機的:韓錫律的工廠經驗,是張格萊所沒有的。同樣是利益交換,同樣是通過別人突出自己。


[2]    賣到心裡

考核第二關:「假設你要向你的搭擋銷售某個東西,你會銷售什麼?」


在第一關大敗的張格萊,在第二關中,不僅將辦公室的拖鞋賣給了韓錫律,還將拖鞋賣到了每個人的心裡。


關鍵在於,張格萊抓到了辦公室與工廠間的對立關係,或說,張格萊抓到了他與韓錫律不同之處,一個來自辦公室,一個來自工廠。透過一雙拖鞋,張格萊讓韓錫律知道,在辦公室也是會忙到腳下出汗的,跟工廠的忙碌是不分高下的。此外,他更進一步點出工廠和辦公室互相合作的重要性。說完後,全場一片安靜,從吳科長的表情來看,這雙拖鞋不僅「賣到腦袋」裡,而是「賣到心裡」。


[3]  在挫折中找希望的人

張白旗、安英怡、韓錫律及張格萊,四人最後順利錄取為正式員工。從不符合志願的部門分配結果來看,每個人都將面對重大的考驗,這樣的分配也驗證了專務說過的話:「我們公司要找的人,是能在挫折中找希望的人。」


因為有專務這樣的上司,不管菜鳥或老鳥,每個人都必須完成讓人想飆髒話的任務。對於這樣的公司,吳科長對著新進人員張格萊說:「這裡需要的就是堅持!堅持是無論如何都要完生的意思!你們現在都還只是未生。」


因為他們都是未生,所以必須面對一個又一個的考驗,必須學會在挫折中找希望。我想,這就是這部戲為何好看的原因吧!

2015-02-24

【未生】韓劇心得:第1集、第2集

韓劇「未生(미생)」是一部討論社會新鮮人如何在職場上生存的電視劇。工作兩年的我,好像也不新鮮了,但面對問題時,依然徬徨不安。「未生」細膩地刻劃出菜鳥或老鳥在職場上可能會有的各種感受,尤其是面對挫折時的態度。我想這裡分享一些有共鳴的情節(是觀後感嗎?好難定義……),希望自己能有更多勇氣面對未來的考驗。

另外,這是我第一次寫電視劇的觀後感,不足之處,或誤解之處,請多多包含。

[1]  未能如願的路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劇中的男主角,張格萊。他出生於清寒家庭,學生時期就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一邊準備圍棋學院考試,一邊在便利商店打工。然而,他父親的去世,像是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心力交瘁的情況下,他未能如願通過圍棋學院考試。職業圍棋選手的那條路,就此終止。


即使難過,也只把難過的情緒壓在心裡,繼續兼職打工,能賺的錢盡量賺, 包括掃廁所。


[2]  賺錢的機會,也是精神上的考驗

當經濟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的時候,天上突然掉下一個禮物:他得到了One International公司當實習生的機會。事實上,進入這間國際貿易公司的必要條件是:明星大學畢業、會第二外語、具備職場經驗或社團經驗。上述條件,他一樣都沒有,只有高中畢業及一張圍棋證照。消息傳開後,到處都是針對張格萊的冷言冷語:「這裡哪有他可以站得住腳的地方。」對張格萊來說,這份工作,是賺錢的機會,也是精神上的考驗。


[3]  還是一個人

中午時間,實習生搭同一部電梯下樓,電梯明明還有空間,張格萊卻被拒於電梯門外。


他可以搭下一班電梯,或搭乘其他部電梯,然而,他選擇走樓梯下樓,或許空蕩蕩的樓梯間讓他更自在吧。

2015-02-22

【海神家族】閱讀心得:像遺傳,又像詛咒



作家陳玉蕙以半自傳的方式,將自己的家族史寫成「海神家族」一書,其背景包括了台灣近代所發生的戰亂,從霧社事件到國共內戰,從族群上來分,包括日本人、本省人及外省人的故事。我相信大部份的台灣讀者能在書中找到家中女性長輩的影子,特別是關於她們的愛恨情仇。

書中的綾子,一生愛過三位男人,以為愛情能解救自己的孤單,最終仍是一個人,獨自撫養兩個女兒。在艱困的生活條件下,神明成為綾子唯一的依靠,她準時燒香拜拜,同時填補內心的空虛。

靜子是綾子的女兒,出生時被一位算命師說是「歹命」,迷信的綾子便把靜子當成僕人,時常命令她做事,不聽話就毒打她。相對地,綾子總是偏袒另一個小女兒,把小女兒當成公主對待。靜子不知道什麼是愛,因為她的母親從來沒愛過她,一如她的母親從來沒被別人愛過。直到十六歲,靜子遇到一個外省男人,二馬。靜子像找到一條逃離原生家庭的繩索,緊抓二馬不放,最終,她是步入母親的後塵:被男人拋棄。像遺傳,又像詛咒。

靈魂被掏空後,為了好好存活,人們選擇相信神明。書中的海神就是媽祖,媽祖拿著一盞明燈指引那些迷失的人,給他們一個方向。前幾天在傅月庵的臉書上讀到:「有信仰的人,往往可以讓複雜的事化為簡單。」這句話用在這裡剛剛好,不管信什麼,我們都需要一個與複雜的「愛恨情仇」和解的方式。

【縫】閱讀心得:形同陌路的親子關係


《縫》是張耀升的第一本小說,他的文字讓我想起另一個作家:胡淑雯。兩人的文字都是簡單俐落的,但文字底下卻佈滿了不忍直視的傷口,尤其是關於家人間的界線,或裂縫。

透過「縫」,主角帶領讀者去認識被他父親禁錮在閣樓的奶奶。爬上衣櫃,奮力一跳,越過夾縫,他來到與世隔絕的閣樓,「夕陽紅通通地脹滿整個閣樓,曝曬在陽光下的奶奶,坐在飄舞的灰塵中,似乎沒有父親以為的那麼臭。」他知道奶奶並非父親口中的臭老人:「奶奶笑嘻嘻的摸著我的頭,像是選豬肉似的把我整個人拉高,要我轉圈給她看,說我長大了。」為何他的父親將通往家中閣樓的梯子抽掉呢?小小年紀的他疑惑著。

在現實社會中,形同陌路的親子關係並非少見。如何與最親密的人長期相處,確實是一大難題。有一句英文諺語說:「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越親密的人,越容易產生輕視。然而,輕視是無可避免的嗎?忽視是解決之道嗎?作者沒有特別說理,對於親子關係,我想還是「縫」這一個字吧!裂縫的縫,也可以是縫合的縫。

2015-02-15

【界線】閱讀心得:毫無卑下可言


大學時期,我讀到一篇短短的散文《界線》。出社會後,經常把它來出來讀,提醒自己飲水思源,並檢查自己是不是也長出了一張歧視他人的嘴臉。胡淑雯在散文中提到自己的父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收入不多,但堅持把她送進貴族學校受更好的教育。到了貴族小學,全班嘲笑她的台灣國語,偏執地好奇她的家世背景。你家是做什麼的?她的同學一問再問。年紀小小的她,無法改變自己的背景,所以用廢話填滿下課時間,「在作文裡、畫紙上、言談中,我的父母彷彿不存在。他們不說話、不現身、不在場。繳完學費就撤退、離場。繳費,買入場券,把我送進另一邊,有司機與傭人的那邊⋯⋯尪仔標,再見。橡皮筋,再見。枝仔冰,再見。心酸的麥芽糖,再見。爸爸,再見。媽媽,再見。」

這裡是新世界,你們那裡是舊世界。不停畫線,為了不被新世界的人瞧不起,也為了躲避舊世界的人。慢慢地,作者從醜小鴨變成了天鵝,「就在虛榮滿滿的那一天,我爸心血來潮跑來接我,我臉色難看的像是作弊被抓。回家的路上,我爸看過了很久才冒出一句話:我的車子裝了冷氣,想讓你吹吹看的⋯⋯」讀到這裡,我的眼眶不禁泛紅;因為鄙視,所以前進,我能體會到作者所說的,「我覺得自己要掉下去了。那即將失足墜落的恐慌,既是關於肉體的,也彷彿是道德的」。多年後,作者把新舊世界之間的界線指認出來,並大聲說:「我爸低學歷、欠優雅、靠艱苦笨拙的方法、以零錢碎鈔養家這回事,毫無卑下可言。」對社會有深刻的體會後,這樣的告白充滿了感人的力量。這篇散文「界線」收錄在散文集「哀豔是童年」中,短短的,非常好讀,推薦給大家!

2015-02-13

【理想的下午】閱讀心得:賴床與晃蕩


[ 1 ]

週末,沒有鬧鐘的打擾,我偶爾會在床上賴到十一點,甚至賴到下午,試圖把平日沒睡飽的份量全部補回來。然而,我的腦子不禁嘮叨著:別再墮落了,快起床!半睡半醒間,原本想彌補平日的辛勞,卻被罪惡感搞得更加疲累。

舒國治先生在散文集「理想的下午」中提到:「賴床,是夢的延續,是醒著來作夢。是明意識卻又半清半朦的往下胡思滑想,卻常調理不紊而又天馬行空亦是亂流東跳西迸的將心思涓滴推展。它是一種朦朧,不甘立時變成清空無翳。它知道朦朧遲早會大白,只是在自然大白前,它要永遠是朦朧。」這段敘述讓賴床這件事變得很有質感,好似每天睡覺就是為了享受賴床的朦朧狀態。此外,賴床是有訣竅的,作者進一步說:「要賴床賴得好,常在於賴任何事賴得好。亦即,要能待停深久。譬如過日子,過一天就要像長長足足的過它一天,而不是過很多的分,過很多的秒。那種每一事只蜻蜓點水,這沾一下,那沾一下,急急頓頓,隨時看錶,到處趕場,每一段皆只一起便休,是最不能享受事情的。」作者的「賴」不等同「懶」或「貪」,而是著重「待。停。深。久」,如果生活能好好落實這四個字,想必我的賴床就不會充滿罪惡感了。

[ 2 ]

如果想出國旅遊,又不想走馬看花,不妨翻翻這本書。書中的遊記不完全是觀光景點的介紹,而是帶著讀者在各國城市裡「閒晃」,觀察當地平凡人的生活。例如,在斯德哥爾摩的咖啡廳裡,作者發現瑞典人的幽獨感。他們聊天不像美國人那樣誇張或旁徵側引,而是「冷聊」或「死聊」。如果問瑞典人哪裡好玩,他們只會隨口提兩三個處,不會一一強調各處的好。不同於一般觀光客的匆忙,作者帶著讀者打開眼睛,體會城市的文化,「晃」出一趟深刻的國外旅行。

如果你沒時間規劃一趟國外旅行,又忙又懶又貪睡,沒關係,我也是,至少我們可以好好運用週末的一個下午。作者提到:「理想的下午,有賴理想的下午人。這類人樂意享受外間。樂意暫且擱下手邊工作,樂意走出舒適的廳房、關掉柔美的音樂、闔上津津有味的書籍,套上鞋往外而去。也只是漫無目的的走,看看市井,聽聽人聲⋯⋯撿一方大石或鐵椅坐下,不時側聽鄰客高談時政,嗅著飄來的香菸味,置之一笑。」漫無目的的走,搭配周遭事物、氣味及聲音,構成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下午。

我想起兒時住在奶奶家的那段時光。下午三點,奶奶會準時出現在幼稚園門口接我放學,帶我去買小點心–炸甜不辣。炸甜不辣的小販下午四點才營業,我們在旁邊的竹椅坐著等。與其說是等小販開門,不如說是等待熟識的老鄰居。下午時刻,鄰居們在家悶壞了,紛紛跑到這個放滿竹椅的地方,聊青菜水果,聊新聞時政,聊東聊西。有時太陽都下山了,欲罷不能的奶奶才想起要買小點心給我的事情。我忘了我在一旁玩什麼,但我記得那是一個個愜意的下午。舒國治先生說,「理想的下午,有賴理想的下午人。這類人樂意享受外間。」我奶奶正是這樣的下午人,所以我的童年才能擁有許多美好的午後回憶。

2015-02-08

【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閱讀心得:小人物的幻滅



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的劇本「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寫的是一個父親面對幻滅的悲劇。

劇本中的主人翁威利(Willy)是一個推銷員, 生在美國經濟起飛的時代。威利跟大部份的美國男人一樣,努力工作,追求「賺大錢、做大事」的夢想。此外,他也相信兒子比夫(Biff)能完成一樣的夢想:「老天爺,他總有一天要出人頭地。像他這麼個明星,出類拔萃,決不會埋沒掉的!」為了讓父母開心,大部分的孩子都盡力達成父母的期望,比夫也不例外。然而,比夫到了三十歲,仍在農場趕牛幹粗活,他承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前途,我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麼。」比夫很無奈,但坦然地接受自己是這樣子的一個人。

威利不能接受兒子的失敗,一如不能接受他自己的失敗。威利到了六十歲,不但沒有達到他預期中的成功,還被公司炒魷魚。他每天開車出去,跟家人說自己要跟市長見面,會見某個大人物等等,佯裝成忙碌的生意人;事實上,他什麼大人物都沒見到,落魄到跟朋友借錢度日。身為一家之主的威利,不讓家人知道自己的困境,硬撐著一個大男人的形象。在吹噓、誇耀、說謊的家庭中,比夫不想再裝傻,不想帶著面具演下去,「在這個家裡,我們沒說過十分鐘實話。」他戳破了父親的謊言,他知道那些夢想是錯的,全都錯的。

在父權社會中,其實不難找到像威利這樣的父親,面子太薄,話說太滿,夢想太高,如果事業不順或夢想破滅,仍然死撐著一家之主的形象,更恐怖的是,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下一代的身上。看完這部悲劇,我提醒著自己:有夢最美,但,築夢也要踏實,注意,是要築「自己」的夢,而非父母親或社會期待的夢,這樣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2015-02-07

【感謝蒙田】閱讀心得:保持住自己內心的自由



「感謝蒙田」是作家褚威格(Stefan Zweig)所寫的人物傳記,寫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我與這本書的相遇,或說,我與蒙田的相遇,就像是碰到一個熟識的老朋友,討論著心中的疑惑:
我怎樣保持住自己內心的自由?
我怎樣在這種獸性之中保持住良知中的人性不致錯亂?
二十一世紀,電視或臉書讓我自由地掌握世界各地的資訊,這是一件值得知足的事,然而,資訊之中往往夾雜著一些腥羶色的內容,我知道這樣的內容很差勁,嘗試躲避,卻又忍不住偷看,或許可以解釋:因為大家都在看(讚)呀,不跟著看(讚)就跟不上時代潮流!生於十六世紀的蒙田像是看透了各個時空的人性,告訴我:「人生的最高藝術乃是保持住自我」,蒙田能有這樣的想法,可能跟他的成長背景有關。

書中提到,蒙田出生時,他父親決定要讓他學拉丁語─影響西方文學最深的語言。他父親請了一個不會說法文的拉丁語老師,並規定全家人都不能說法文(也就是他們的母語),因此全家人也必須學拉丁語。舉例來說,如果媽媽想跟三歲的蒙田說「我愛你」,又不會說這三個字的拉丁文,怎麼辦呢?媽媽必須先向老師學這句話的拉丁文,背起來後再說給三歲的蒙田聽,家中的任何對話都必須是拉丁文。如此一來,蒙田完全沈浸在拉丁語的環境中,不用刻意背任何單字、片語或語法,就學會了最完美的拉丁語。換句話說,蒙田的心智是在完全的自由中緩慢提升,而非急速拔高。同樣地,蒙田日後的學習都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及興趣。作者認為,蒙田父親所提供的教育,啓發了蒙田對內心自由的追求,「因為任何人在未成年時就能感受到自由的快樂和愜意,那麼他以後再也不會忘記自由,更不願意失去自由了。」他始終保持內心的自由,即便現實生活有所限制或誘惑,仍不丟失純淨的自我;另一方面,習慣了自由也使他變得柔弱或習慣逃避。

蒙田的父親過世後,他繼承了父親的遺產,必須花時間管理整個家族的資產,例如管理田地、房子、土地契約、每日的收支結算、以及家族成員大大小小的雜事。對蒙田來說,這些一板一眼的工作是最令他厭煩的事情。為了進一步追尋內心自由,他拋下一切金錢名利,隱居在偏僻的塔樓書房,裡面除了有堆積成山的書籍,沒有其他東西了。他說,「我什麼時候有興致,就能立刻享用這些書;光是擁有這些書籍,我就心滿意足了。」閉關讀書期間,蒙田將腦中的想法隨手寫下來,完成了影響後人深遠的「隨筆集(Essais)」。十年後,他的內心更舒展了,我的目的就是要過自己的生活並使自己感到高興,此外沒有其他的目的」,他告別了塔樓,規劃了一趟兩年的放逐之旅,沒有特定的方向,想到哪就走到哪。看到這裡,別忘了蒙田處在歐洲內戰盛行的時代,每個國家都在互相殘殺,鼓勵民眾為宗教而戰。然而,蒙田沒有和那群著了魔的人一起興風作浪,而是在獸性之中保持住自己的良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讓自己開心一點罷了。

「感謝蒙田」這本書讓我了解蒙田的成長背景及過程,從「內心自由」到「走出自我」,同時也是任性地躲避責任,他並不是像聖賢那樣完美,但他在最大的限制下活出自我,努力讓自己更純淨一些,我想,這就是我要「感謝蒙田」的原因,或許也是褚威格寫這本傳記的目的吧!

2015-02-01

【給菲莉絲的情書】閱讀心得:婚姻與獨處的衝突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盡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清朝詩人袁枚(1716年-1797年)的《寒夜》,描述一個男子深夜讀書讀到忘我,妻子發怒把燈奪走的趣聞。生在歐洲的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年-1924年),把這首詩抄在信上寄給他的情人,菲莉絲小姐。透過這首詩,卡夫卡預告了他的寫作生活及婚姻生活的衝突。

「給菲莉絲的情書(Letters to Felice)」一書,收集了卡夫卡寫給菲莉絲的信,信中包含了卡夫卡的愛情告白,也記錄了他的精神世界。在第一封信中,卡夫卡非常有禮貌地自我介紹,並說自己不奢求對方一定要回信。然而,幾次魚雁往返後,他常陷入「已讀不回」的焦慮中,開始要求菲莉絲每週六都必須寄給他一封信,他說,「如此一來,光陰的腳步才能走得更加平順更不緩慢,因為我這裡的時鐘只有當你信寄到時才會被敲響。」即使是遠距戀愛,菲莉絲一定能感受到自己對於卡夫卡是多麼重要,卡夫卡更進一步期許著「無論發生任何事,我們都應該保持鎮靜,不畏艱難地彼此相愛下去。」聽到這句話,任何少女都會被融化吧!不幸地,這段戀情以分手收場,分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卡夫卡所堅持的寫作習慣。

為了寫作,卡夫卡能放棄一切。他告訴菲莉絲,「我的生命,基本上是對寫作的嘗試所構成,雖然大部份都不成功。但是若我不持續寫作,我將立刻平躺在地,被掃入垃圾堆中。」寫作,對他來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他的另一段話同樣驗證了這點:「我們都擁有從屬於自己自地底世界逃脫出來的方式,我是透過寫作。那是我唯一還能保持前進的方式,而不是透過休息和睡眠。實際上,我是透過寫作來獲得心靈的寧靜,而非在寧靜中寫作。」為了讓心靈得以存活,他可以放棄睡眠,熬夜寫作,像中國詩人袁枚所寫的那個男子一樣,但這樣的習慣與婚姻生活相互抵觸,對此,卡夫卡在日記中分析了結婚的優劣,其中幾點如下。
  1. 我的確無法獨立面對來自生活的衝擊,面對我個人的生命要求,面對時間于年老的壓力,面對寫作欲望所帶來的不穩定壓力、失眠、瀕臨崩潰─我無法獨自承擔這一切。
  2. 我必須大量獨處。我的成就都是基於孤獨的努力。
  3. 我討厭任何與文學不相關的事,談話讓我覺得反感(即使與文學相關也一樣),拜訪朋友我也覺得無聊,我的親戚們的蜚短流長簡直讓我反感到骨子裡去了。
  4. 保持單身,或許有一天我可以擺脫我的工作。若是結婚,這一切將永遠不可能。 
不同於情書中的卡夫卡,日記中的他少了為愛衝昏頭的傾訴。這本書譯者耿一偉老師在書後評論:「卡夫卡透過情書塑造了關於自己的另一個形象,而與日記裡的卡夫卡大不相同。簡而言之,日記裡的卡夫卡是自省與剖析的,情書裡的卡夫卡是感性與脆弱的。」其實,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理性的卡夫卡及一個感性的卡夫卡,有時渴望愛與被愛,有時又極度享受孤獨,在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時(例如結婚),分歧的自己能妥協嗎?卡夫卡(或菲莉絲)沒有妥協,但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曾認真愛過,而且每封信都乘載了滿滿的愛,這就夠了。

2015-01-29

【失意錄(Hand to Mouth)】閱讀心得:堅持目標



人會吸引具有相同能量的人事物,不管正面或負面的能量,這是吸引力法則所說的。大四那年,我拿到某位老師的推薦書單,上頭列著多達五十本書,我挑了這本書來看─「失意錄」;事實上,我不認識這本書的作者,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與這本書的相遇,完全是因為吸引力法則吧!書的第一頁寫道:「二十好幾到三十出頭是我人生一段灰溜溜的歲月,事事一敗塗地。我的婚姻觸了礁,我的作家夢泡了湯,錢的問題把我壓得透不過氣。我的窮不是偶爾的拮据,也不是每隔一陣子便要勒緊腰帶,而是一種不間斷的、磨人的,幾乎讓人窒息的窮,害我心神不寧,陷入無休止的焦慮。」灰溜溜、心神不寧、無休止的焦慮,每個關鍵字都像在和我對話。大學畢業前夕,沒有目標的我,晃蕩在校園,逢人便傻笑,要不就躲在圖書館讀一些安慰自己的書。

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作者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我只想有機會去做我自認注定要做的事情」,他說,他十六歲就決定要當作家了,換言之,他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且不間斷地寫作。相較於中文書名「失意錄」,英文書名「Hand to Mouth」更貼近這本書的內容,真正令他焦慮的是「餬口」的問題。過去的他,不在乎金錢:「追求心靈自由與金錢並不是不相容的,問題是,別人可以這樣,我卻無法這樣。」他選擇追求自由的心靈,他在書店蹓躂、把流浪漢帶回家住、去應徵跑船的工作、在酒吧認識各色人種、或感染淋病(!),他相信,「只要願意睜開眼睛,任何遭遇都會對我有價值,都可以教給我一些我不知道的道理……世界那麼的大,我最不願意的便是謹慎自保。」至於錢嘛,只要能養活自己就夠了。然而,隨著年紀增長,尤其有了家室,錢的問題讓他喘不過氣, 他不得不向錢低頭,接受了他不喜歡的工作,當一個翻譯機器。然而,他仍沒丟失那個喜歡創作的自己,持續寫作,劇本、詩、小說、散文,樣樣都來,如今,保羅已是家喻戶曉的作家了,他的小說「紐約三部曲」更是熱賣全球。

前幾天,在同學聚會上,大家紛紛討論著什麼才是最有效率的賺錢方法,例如當保險業務、開餐廳當老闆、在網路上賣面膜(一個月淨賺十萬台幣!)。現在的我,是領固定月薪的普通上班族,事實上,我仍然像大四的那個我,目標不夠明確,聽到別人講著如何賺「更多」,不禁慌張了起來。我想,能讓我淡定的便是保羅奧斯特說的那句話,「我只想有機會去做我自認注定要做的事情」。

2015-01-25

【風起】電影心得:依然努力生存



「魔女宅急便」是我看的第一部宮崎駿動畫,當時深深被那支飛行掃帚吸引,好像能飛,就擁有了全世界最好的特異功能似的。相隔多年,看了宮崎駿的告別作「風起(風立ちぬ)」,同樣是一部關於飛行的動畫,卻多了一些感傷的氣氛。

劇中的男主角堀越二郎生於世界大戰的年代(1903-1982),他夢想成為一位設計飛機的工程師,他的心靈導師教導他:「飛機不是戰爭工具,不是商品,飛機是個美夢。」他謹在心,夢想有朝一日造出一架美麗的飛機,能載著人們到處旅行。然而,因為世界大戰的開打,飛機必須裝載殺人武器,成為戰爭的工具。理想慢慢地逝去,而他製造出來的飛機也全被打落在戰場,沒有一架飛回日本。他望向遠方,好像看到一片慘不忍睹的廢墟,我想,真正送葬在遠方的是他的愛情。

他的妻子菜繪子放棄了肺結核的治療,從醫院跑出來跟二郎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隨著軍事壓力越來越大,下班回家的二郎,仍需攤開未完成的飛機設計圖,一手拿筆工作,一手牽著躺在床上的妻子。在日本,男子漢應以事業為重,但兩人的相處時間實在不夠,連他思念妻子所留下的眼淚,也是滴落在計算紙上。最終,他的妻子決定默默離開,回到醫院等死,給二郎在心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在打仗的年代,沒有人不是犧牲品。以同時期的國共內戰來說,大多數的男人都要被押上戰場打仗的,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後,對岸有著文革的迫害,台灣這邊也有妻離子散的辛酸。大環境如此糟糕,小人物不得不作這樣的犧牲,聽起來是挺無奈的,但片中也重複提醒著我們:「風起了,依然要努力生存下去(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即使夢想與現實的落差難以承受,依然要努力活著,現代的生活也大概如此吧。

2015-01-21

【姚貝娜】:不能不為自己活

姚貝娜走了。聽到這個消息,我躺在床上,想起她說過的話、唱過的歌。

前兩年,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一個身穿粉紅T-shirt及牛仔褲的女生,以一首「也許明天」贏得四位導師的轉身,這時,某位導師才發現她正是唱甄嬛傳的姚貝娜,隨著甄嬛傳的走紅,她唱的古風配樂也紅遍中國。是半個歌手了,導師不禁疑惑,為何來這裡跟素人比賽呀?她眼眶泛淚,說她過去生了一場病,詳細病況並未交代清楚,接著重生似地說「我想跟著現場樂隊,在舞台上唱自己喜歡的流行歌」。

如今,33歲的她離開人世了,報上寫著,她最後的話是和媽媽說「媽,我挺好的」,並叫爸爸勸勸媽,不要難過。她的微博上的最後一則文章也是在安慰著大家,「貝殼們不要擔心哦 等我滿血復活吧吼吼吼吼吼。」看到這裡,真的是一陣鼻酸,那麼善良的女生,為什麼離開我們了?想起她唱過的歌:「跟去年說再見,轉眼又是冬天,才一年,看著世界變遷,有種滄海桑田,無常的感覺。」人生無常,生命苦短,然而,在某程度上,她算是完成她自己的心願了,如同她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說的,「我可以沒有明天,但不能不為自己活。」

謝謝你,姚貝娜。

2015-01-20

【刀與星辰】閱讀心得之一:退而求其次



徐皓峰是電影「一代宗師」的編劇,今天讀到他的影評集「刀與星辰」的一段話:
武俠片是研究世風的,所以背景反而應在太平盛世,如《東京物語》一樣,是「居安思危」的味道。在好日子裡,一個人辦事辦不成了,因為某一世風變異了,人物進入禮崩樂壞的危機中,最終以某種委婉的方式將要消亡的東西保留下來。雖然永遠無法回到最佳標準,但「退而求其次」,好在沒有消亡、沒有變質,只是稍稍走了點樣,勉強欣慰──這就是我設想的武俠片的故事模式。……但電影一百年了,社會受教育程度提高,容許類型片有稍複雜點的概念,況且,「退而求其次」算什麼複雜的概念?我們每個人都以此生活。
之前看完電影「一代宗師」,心理一直納悶為何武功高強的葉問可以接受在一個小武術館裡默默地教拳,宮二為何沒跟葉問在一起生活,為何他們怎麼矜持。看了徐皓峰的這段文字,好像有點理解他筆下的武俠人物的心情了。我打算看完這本書後,再把電影「一代宗師」重看一次,希望到時候能看懂更多這部電影的細節。

最近,我一直思念著一個朋友,是他把這本影評集介紹給我的,我們分隔兩地,不能說碰面就碰面。但,我們約定好了,要把各自的生活照顧好,就像徐皓峰所寫的,「無法回到最佳標準,但『退而求其次』」。

2015-01-13

【那些人住在我心中】閱讀心得:天使守護著



身為作家宇文正的臉書的默默粉絲,每回刷到她的PO文,都會特地展開來看,然後對著手機螢幕呵呵笑。她2014年的散文集,「那些人住在我心中」,寫日常瑣事,寫平凡人物,依然讓人發笑,依然溫暖人心。

溫暖人心的正能量,或許是來自她心中的那些人,像天使般眷顧著她的那些人。例如,有一篇提到她眷村鄰居的小姐姐打破盤子,其實不關作者的事,但作者不由自主地焦慮起來,預知對方要被挨罵了,擔心他人的擔心,然而,玩伴的媽媽只輕輕地說對孩子說:「盤子總會破的。」她在一旁納悶著,犯錯不用被罵?跟她嚴厲的家庭相比,這樣的一句話太震撼的。以現在的我來說,早過了犯錯被罵的年紀,假如我小時候聽到這位天使般的媽媽說的這句話,應該也會愣住吧。

另外,有一篇是關於高中同窗的好友「秋」。她寫道,秋是一個「整體晃來晃去毫無目標、效率」的人,成天看課外讀物,也把作者拉進了外國文學的書鄉中。然而,大學放榜,作者如願考進東海大學,秋則落榜,「在那個夏天,似乎被命運各自帶向背道的遠方吧!」作者開始過著大學生的生活,除了聯誼、社團,還有持續地閱讀文學;重考第二年的秋,再度落榜,之後隨便念了商專,畢業後在小公司當小職員。乍看之下,有個穩定的工作是挺不錯的,然而,作者與秋相聚時,「秋卻更沉默了,少女時聰慧靈動的思緒好像丟在了什麼地方,她再也不談論閱讀了,每次見她時我心裡溫暖,離開後又總是悵惘,我想她心裡頭一定有某個東西脫落了,在第一次意外落榜時就脫落了,她始終沒有找回相應的螺絲,無法好好地重新拴上。」秋是嚮往課外讀物的,在某方面,她一定比一般人更有靈性,更嚮往自由,更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儘管日後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始終是被放在一個被迫接受的位子上,始終帶著考試落榜的陰霾。

回頭想想我自己,工作穩定,一切都在軌道上,然而,在朋友聚會上,嘴上談著自己的工作近況,內心卻不自主地問著:這是我想要的工作嗎?朋友都說我的話變少了,笑容也變少了,是呀,與過去的自己相比,仍不免有種「脫落」的感覺,我還在找那一顆相應的螺絲呢!值得慶幸的是,我還能默默地追蹤作者的臉書,默默感受她溫暖的文字,默默認識她心中的那些人,就好像被天使守護著,隨時降臨在我的心中。

2015-01-05

【紐約哈哈哈】電影心得:你生命中的那個人

今天沒有去舞蹈教室練舞,回家決定看一部電影 ─ 「紐約哈哈哈」。 
電影中的女主角Frances是一個傻大姊,她有一個非常要好的閨密Sophie,兩人合租一個紐約套房,感情非常要好,好像世界上只有對方能帶給自己快樂。然而,Sophie交了男友後,不再與她同住一個屋簷下,Sophie多了自己的感情世界,事業也漸漸穩定,男友又是人人稱羨的銀行高階主管,簡直就是人生勝利組。相較之下,Frances的生活顯得挺失落的,沒有交往的對象,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穩定的工作,年近30了,依然是舞團裡坐冷板凳的實習舞者。兩個要好的女生,如此不同的際遇。如果旅行可以找到生命的出口,她花光存款飛去巴黎旅行兩天,也算是合理的吧!浪漫的巴黎,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城市,然而,她的巴黎旅行卻是:一個人坐在某公園椅子上,撥電話給在巴黎的友人,卻討來語音信箱小姐的問候;夜晚,一個人躺在床上失眠,只能吃安眠藥入睡;一覺醒來,已是下午,想到書店逛逛,老闆娘早已打烊,只好到咖啡廳占用兩人座位喝著一杯咖啡。Sophie打電話給她,問她好嗎,她回,很好,接著迅速結束了這通電話,因為她不想讓Sophie知道她是一個在巴黎遊蕩的孤獨女子。  

其實,她在紐約的男鄰居是個不錯的對象呀,濃眉大眼,外形出眾,常跑到她的房間聊天。令人不懂的是,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她卻沒有任何欲望。難道真的是「undateable(約會無能)」?她曾在一個聚會上對一群不太熟識的友人說:  
「我心中對於關係的追求,是這樣的一個瞬間,就是在人聲鼎沸、人來人往的派對中,你忽然對到一雙眼睛,你們隔著距離互相注視著,不是想控制或色誘對方,而是因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某個神祕的空間存在於你們倆之間,沒有人知道這個空間的存在。妳知道嗎?宇宙中其實有很多維度,只是我們沒有能力察覺到其他維度的存在罷了。我想,這樣的一個瞬間,這就是我所追求的關係,或生活吧。」  
傻大姐Frances一長串的獨白,再度讓聚會的氣氛僵掉了,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什麼才是她想追求的關係呢?在舞蹈發表會上,她指導的舞群為觀眾帶來一場突破性的演出,得到許多迴響,之前開除她的團長也走到舞台前,面對面跟她道賀,此時,Frances瞄到遠處有一位帶著眼鏡的女生,兩人遙望而微笑,彷彿兩人不在這個空間般。「你在看哪呀?」被漠視的團長問。「那是Sophie,我最好的朋友。」Frances臉上露出幸福的表情。儘管Frances和Sophie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競爭,但在茫茫人海中,只有她們能讀懂對方的眼神,沒有人可以知道她們的眼神透露了什麼,或許這就是她所追求的關係,或生活吧。

FrancesHa

2015-01-04

【2015年】之第5天

我決定了:把從今天起看過的每一本書的讀書心得寫下來。

這兩年來,開始在捷運車廂上培養閱讀習慣,每日60分鐘的來回車程,慢慢的,書架上就多了好幾本書。

但是,沉重的書架,卻是有讀似無讀的腦容量,好多書看過就忘了,所以以後要把所有看過的書,都用寫讀書心得的方式記錄下來,500個字以上很棒,100個字也行,10個字也比沒有好。

這裡,不求人氣,不求名氣,不求專精,只希望能在自己的水域中,好好滋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