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蒙田」是作家褚威格(Stefan Zweig)所寫的人物傳記,寫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我與這本書的相遇,或說,我與蒙田的相遇,就像是碰到一個熟識的老朋友,討論著心中的疑惑:
我怎樣保持住自己內心的自由?二十一世紀,電視或臉書讓我自由地掌握世界各地的資訊,這是一件值得知足的事,然而,資訊之中往往夾雜著一些腥羶色的內容,我知道這樣的內容很差勁,嘗試躲避,卻又忍不住偷看,或許可以解釋:因為大家都在看(讚)呀,不跟著看(讚)就跟不上時代潮流!生於十六世紀的蒙田像是看透了各個時空的人性,告訴我:「人生的最高藝術乃是保持住自我」,蒙田能有這樣的想法,可能跟他的成長背景有關。
我怎樣在這種獸性之中保持住良知中的人性不致錯亂?
書中提到,蒙田出生時,他父親決定要讓他學拉丁語─影響西方文學最深的語言。他父親請了一個不會說法文的拉丁語老師,並規定全家人都不能說法文(也就是他們的母語),因此全家人也必須學拉丁語。舉例來說,如果媽媽想跟三歲的蒙田說「我愛你」,又不會說這三個字的拉丁文,怎麼辦呢?媽媽必須先向老師學這句話的拉丁文,背起來後再說給三歲的蒙田聽,家中的任何對話都必須是拉丁文。如此一來,蒙田完全沈浸在拉丁語的環境中,不用刻意背任何單字、片語或語法,就學會了最完美的拉丁語。換句話說,蒙田的心智是在完全的自由中緩慢提升,而非急速拔高。同樣地,蒙田日後的學習都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及興趣。作者認為,蒙田父親所提供的教育,啓發了蒙田對內心自由的追求,「因為任何人在未成年時就能感受到自由的快樂和愜意,那麼他以後再也不會忘記自由,更不願意失去自由了。」他始終保持內心的自由,即便現實生活有所限制或誘惑,仍不丟失純淨的自我;另一方面,習慣了自由也使他變得柔弱或習慣逃避。
蒙田的父親過世後,他繼承了父親的遺產,必須花時間管理整個家族的資產,例如管理田地、房子、土地契約、每日的收支結算、以及家族成員大大小小的雜事。對蒙田來說,這些一板一眼的工作是最令他厭煩的事情。為了進一步追尋內心自由,他拋下一切金錢名利,隱居在偏僻的塔樓書房,裡面除了有堆積成山的書籍,沒有其他東西了。他說,「我什麼時候有興致,就能立刻享用這些書;光是擁有這些書籍,我就心滿意足了。」閉關讀書期間,蒙田將腦中的想法隨手寫下來,完成了影響後人深遠的「隨筆集(Essais)」。十年後,他的內心更舒展了,「我的目的就是要過自己的生活並使自己感到高興,此外沒有其他的目的」,他告別了塔樓,規劃了一趟兩年的放逐之旅,沒有特定的方向,想到哪就走到哪。看到這裡,別忘了蒙田處在歐洲內戰盛行的時代,每個國家都在互相殘殺,鼓勵民眾為宗教而戰。然而,蒙田沒有和那群著了魔的人一起興風作浪,而是在獸性之中保持住自己的良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讓自己開心一點罷了。
「感謝蒙田」這本書讓我了解蒙田的成長背景及過程,從「內心自由」到「走出自我」,同時也是任性地躲避責任,他並不是像聖賢那樣完美,但他在最大的限制下活出自我,努力讓自己更純淨一些,我想,這就是我要「感謝蒙田」的原因,或許也是褚威格寫這本傳記的目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